智慧赋能 创新教育--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应用实践与生物学科拔尖创新人才专题研讨活动在人大附中三亚学校举办

智慧赋能
创新教育

为深度践行国家数字化战略行动,助力基础教育拓展优化、提升质量,推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深度应用,激发教育创新活力,培养生物学科拔尖创新人才,2024年12月4日,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应用实践与三亚市中学生物学科拔尖创新人才专题研讨活动在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三亚学校成功举办,各学校教育管理者、校长及生物学科教师等300余人参加活动,此次活动由人大附中三亚学校副校长王平主持。


领导致辞
人大附中三亚学校校长宓奇在活动启动会议中介绍了我校的基础建设、师资力量、科学教育与文化教育的开展情况以及学校人才培养基本策略等内容,并倡导教师们充分利用智慧中小学平台,借助平台为教育赋能,促进海南教育高质量发展。

课堂展示
聚焦智慧应用 赋能高效课堂
人大附中三亚学校教师们以实际课例为载体,通过多元化的形式,巧妙运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优质教学资源、备课素材、名师课堂精华等,将线上视频教学与线下课堂深度融合,实现资源共享、课堂共建的创新教学模式。充分借助视频剪辑、蒙层贴纸等功能制作个性化课件;巧妙利用画笔、放大镜、聚光灯等平台工具突出关键知识点;灵活运用手机授课、双师课堂、随机点名、计时器、图片快速传输、问卷调查、课堂评价、群派发任务单和课后作业、在线批改、统计学习效果等平台功能,实现师生间多点互动,充分激发课堂活力,可视化评价学生学习成果;借助平台学科工具,将实验教学与现代技术完美结合,通过嵌入实验、手机投屏、“返回桌面”和“返回授课”等功能,实现平台与传感器实验及课件之间自由切换,实现高效课堂教学。

专题研讨
高位引领 拔尖创新育人才
2024年三亚市中学生物学科拔尖创新人才专题研讨活动上,人大附中三亚学校副校长王平上台致辞。首先对莅临活动的各位领导、专家、学者、教师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她表示,此次研讨活动,不仅是对国家关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文件精神的具体落实,更是为了推动生物学科科学教育的创新进步与蓬勃发展。

专家讲座
三亚市教育研究培训院的罗禹院长发表致辞,他强调教育是国家和党的重大战略,本次活动是贯彻国家人才强国战略和教育大会精神的关键行动,旨在集中智慧,寻找我市生物学科人才培养的有效方法。罗院长提倡更新教育观念,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技能,强调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协同合作,为学生打造优质的教育环境,罗院长表示三亚市教育研究培训院将继续支持教师的专业发展,推动教育创新。

浙江大学海南研究院李彦君博士进行了题为《海洋多栖航行器技术发展》的精彩讲座。李老师展示了海洋多栖航行器的多样性,详细阐述了航行器的实际应用案例,并对海洋多栖航行器的技术层面进行了深入探讨,介绍了航行器在海洋调查、渔业养殖、海洋工程研究等领域的广泛应用潜力。

浙江大学海南研究院王炜荔博士呈现一场关于《海洋生物原位在线观测技术》的精彩讲座。讲座中,王老师向我们展示了海底有缆在线观测系统、浮标基有缆观测系统以及光学原位在线浮游生物观测仪等多种系统,并深入阐释这些系统的观测方法和技巧。

浙江大学海南研究院实验工程师刘后宏老师带来题为《拔尖创新人才需求与培养机制》的讲座。刘老师强调国家高度重视创新人才培养,选拔和培育创新人才对于生物学科的教育创新尤为关键,希望通过这次讲座激起学生们对生物学科未来的憧憬。

海南大学三亚南繁研究院副院长、海南省南海青年名家夏志强博士作了题为《热带作物育种的未来方向》的压轴讲座。夏老师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作物育种相关知识,从基因水平选择研究出发,阐述了育种技术的进步与创新发展,并展示了各种先进的无人实验室和人工智能应用,让在场的听众大开眼界。

生物学科教师展示课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推行和使用及生物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是新时期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体现。此次实践活动,展现了我校教师们对智慧平台的充分利用与教学的深度融合,提升了教师们教育信息化的应用能力。也展现了我校在生物学科领域的教育实践和创新成果,为培育未来生物科学人才奠定坚实基础。让我们继续探索与实践,利用平台引擎,助推教学创新,培养拔尖人才,促进教育发展。

【END】
来源|教务处 生物教研组
图片|信息中心
文字|吴晶 白云辉
编辑|那兰金格
审核|康海君 高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