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书法欣赏与小篆《峄山碑》临摹
发布者:人大附中三亚学校 时间:2022-04-29 阅读数:502

历代书法欣赏与小篆《峄山碑》临摹

 

本课程设立的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拓宽学生书法学习的路径。中国书法历史悠久,篆、隶、楷、行、草五体皆备,且内容博大精深。篆书可以说是文字的起源,通过学习篆书,既是了解中国文字的历史,也是了解中国书法的历史。而《峄山碑》则是初学篆书的最佳范本。

 

一、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CZXX033

课程类别:文艺类

授课教师:张国栋

授课对象:初一、初二年级学生

开课学期:2021-2022年第二学期

开课学分:2学分

指定教材:《峄山碑》,中华书局出版社,2009年

参考教材:《峄山碑》,安徽美术出版社,2017年

 

二、培养目标

 

历代书法欣赏与小篆《峄山碑》临摹是在学校书法课基础上的一门拓展性课程。本课程开设一个学期共十节课。本课程旨在系统讲授中国书法的历史以及小篆《峄山碑》的临摹方法实践,包括文字识读、笔画写法、偏旁部首写法、结构特征、章法等内容,使学生掌握《峄山碑》的临摹方法,并且初步具备一定的创作能力。

 

三、教学要求

 

掌握中国书法历史的大致脉络,了解《峄山碑》的背景及文字内容。掌握《峄山碑》笔画的书写方法,掌握《峄山碑》中偏旁部首的书写方法,了解《峄山碑》的章法特点。能够通临《峄山碑》全文。通过所学,正确使用篆书的偏旁部首和字根,能够进行简单的创作。

 

四、课程主要内容

 

1.汉字发展简史与《峄山碑》背景介绍

2.先秦书法与《峄山碑》笔法练习—-横线

3.秦代书法与《峄山碑》笔法练习——斜线

4.汉代书法与《峄山碑》笔法练习——弧线

5.魏晋南北朝书法与《峄山碑》笔顺原则及特例

6.隋唐五代书法与《峄山碑》结构分析(一)

7.宋代书法与《峄山碑》结构分析(二)

8.元明书法与《峄山碑》通临

  1. 9. 清代书法与《峄山碑》创作
  2. 10. 考试

 

、教学原则

 

书法基本功的训练是篆书基础阶段教学的中心任务,其中包括基本的笔法(横线、斜线、弧线等)和结构技能的训练,尤其要注重在传授书法知识的同时,重视笔法、结构、章法等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的书法学习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贯彻精讲多练、以练为主的原则,同时综合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利用书法教室多功能台,进行书写技能的训练。

在传授书法技法的同时,利用多种教学手段,介绍中国书法在各个朝代的发展特点、历史背景、代表书家及作品等,提高学生对书法历史发展的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

 

、教学方法

 

本课程教学在任课教师主讲的前提下,可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提倡现代化手段教学,注重让学生多写多练,倡导课堂讨论、互相学习、小组评比、作品展示等形式,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对书法的兴趣,提高学生书写技能和临摹能力。

 

、测试评估

 

本课程的学生成绩评定由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部分构成。所占比率分别为70%和30%。

过程性评价包括“上课出勤、课堂参与、课堂作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