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机器人技术与实践
依据课程青少年正处于智力的开发阶段,对新事物的接受和学习吸收能力比较强,机器人教育是时代要求,融合了造型、智能、电子、机器、传感器等多项先进技术,体现了未来科技发展的大趋势,通过青少年机器人教育,能够拓宽孩子的知识领域,从小就有开阔的眼界,提高创新性思维和操作能力,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一、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CZXX049
课程类别:技术类
授课教师:王平
授课对象:初中和高中1-2年级学生
开课学期:2021-2022年第二学期
开课学分:2学分
指定教材:无
参考教材:《Arduino开发从零开始学》,宋楠 韩广义,清华大学出版社,2018年
《VEX机器人程序设计与竞赛指南》,韩恭恩,人民邮电出版社,2019年
《乐高机器人设计技巧》,人民邮电出版社,2018年
二、培养目标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和教育部《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通知等文件精神,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结合我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深入推进劳动教育课程建设,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结合生产劳动中的新技术体验与应用,从四个维度充分理解和把握劳动教育目标,分别是:塑造劳动价值观,提升劳动素养,践行劳动方法,培养劳动习惯。
三、教学要求
掌握一门编程软件,掌握各种传感器模块的作用和使用方法,使用结构零件结合各种传感器模块搭建出具有指定功能的结构,通过软件编写程序,完成机器人的创作。
四、课程主要内容
第一学期(以课时表格的形式呈现)
1.认识与编程软件和传感器模块
2.RGB呼吸灯模块控制
3.按键开关模块控制
4.蜂鸣器模块(有源和无源)控制
5.超声波传感器模块控制
6.倾斜开关模块控制
7.灰度传感器模块控制
8.设计制作“神秘的盒子”
9.设计制作“神秘的盒子”
10.答辩
第二学期(以课时表格的形式呈现)
根据教育部白名单赛项的规定,以小组形式创作机器人作品。
五、教学原则
对生活有自己的主动思考,在团队协作中有以身作则的影响力,可以通过主动获取信息灵活解决问题和适应当下的环境(目标感、责任感及个人更新的能力)。
面对问题,基于个人知识体系和目标快速思考解决方案和联合他人,以想象力和好奇心为驱动力,展现出强大的执行能力,和团队一起完成目标(整体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
实践创新:基于生活问题,从产品思维、工程实践的角度考虑解决方法并联合团队形成基础可实用的产品,基于比赛规则通过创造性地工程实践设计高效解决问题,基于项目的探索中贯穿通信技术、信息技术、数学、物理等知识。
六、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上采用「5E 学习」「PBL 教学」「赛课结合」等多种教学模式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法,此外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学习实践之外,又可以在网站上看到机器人教学视频,既可以让不同知识与技能领域形成互补,又让分层次和差异化教学得到落实。
从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相关知识切入,培养孩子对工程以及技术研究的兴趣,让孩子与真实世界建立连接,学习在产品制造、工程研发、对战竞赛背后的技术原理和应用场景。
七、测试评估
本课程的学生成绩评定由平时成绩、作品创作和答辩三部分构成。所占比率为平时占30%,作品创作占50%,答辩占20%。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参与、课堂纪律、上课出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