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聚焦单元整体研教学 观摩生物教学共成长
——三亚市中学生物学科大单元整体教学展示暨观摩培训活动
2021.12.9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的成长是一个不断的交流和学习的过程,为落实大单元教学课程理念,2021年12月9日——11日,由教培院主办,人大附中三亚学校承办,“雁领天涯”共同体教师及陈坤中学生物卓越教师工作室的组织和参与下,开展了为期两天半的单元整体教学展示暨观摩培训活动。


读书活动
Law
12月9日晚,老师们抵达海棠湾后,当晚即开展了集体读书活动。通过阅读,提升教育理论水平,实现教学的有效积累;改进教学行为,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陈坤老师为大家介绍了影响力较大的的教育教学类杂志,并鼓励老师们撰写教育论文,积极投稿发表。



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展示课
Law

12月10日,老师们来到人大附中三亚学校开展了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展示课活动。人大附中三亚学校生物教研组组长白云辉老师对莅临的老师们表示了欢迎。此次活动由陈坤老师主持,首先介绍了主要活动安排,并对活动作出了相关要求,陈老师提出希望通过此次的展示交流活动,全体教师都能与时俱进,打开生物教学新思路。随后,杨文欣、杨通、孙慧桦、杨贺、张中素老师为大家呈现大单元设计展示课。
杨文欣老师展示课《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杨老师先以《昆虫界的化学大师——投弹手甲虫》的视频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出本单元的研究任务:研发绿色饲料添加剂——生物活性过氧化氢酶(CAT)。课前将学生分成三个研究小组,利用课下时间进行了不同主题的实验研究任务,课上主要是以小组汇报和分享实验设计及结果的方式,引导全班共同探讨实验结论进而获得知识。

该课的一大亮点是学生自主创新实验,不但将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良,同时也更换了实验效果更好的实验材料,并在现场进行了讲解与演示。此外,过氧化氢酶成分检测实验中,学生检测出了还原糖的成分,虽然明显的不同于已有认知。但是秉承着实事求是的科学研究精神,小组在汇报时将真实的实验结果和推测进行了分享,最后经生产厂家证实过氧化氢酶中确实添加了还原糖成分。
杨通老师展示课《生态系统的结构》


杨通老师的《生态系统的结构》 一课以各个小组分享交流自己制作生态缸的心得和遇到的问题引入新课,并列出一系列问题串,通过设疑,勾起学生开启本单元的学习兴趣。
整节课设置三个模块展开教学:1、生态缸的组成成分;2、分析生态缸中各组成成分之间的联系;3、思考生态缸中的营养结构和功能的关系。


第一模块设计了一个分组活动:对生态缸中的生物进行分类,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其在“玩”中学;第二模块类比一般模型建构了生态系统的模型,树立了结构与功能的生命观念;第三模块师生共同对食物网中各生物种群数量变化进行分析,把本单元第5节的部分内容前置进行探讨,加强各节之间的联系,充分展现了大单元的整体教学设计思路。
孙慧桦老师展示课《能量的释放和使用》



孙老师利用图纸画出一棵树的生长,引导学生说出绿色植物生活需要的物质和能量。很快的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学生感受人类的呼吸,提出问题,让学生猜想植物的呼吸过程是否与人类相同。并通过两个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进行植物呼吸需要吸收氧气并释放二氧化碳的实验设计。最后,将呼吸作用迁移至生活中,用三个不同的案件让学生分析“凶手”,加深对呼吸作用的理解,同时提及在生活中的应用。课程的最后,用简化的思维导图总结整节课的内容。
杨贺老师展示课《种子萌发成幼苗》
杨贺老师对《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部分内容进行了重新架构,按照绿色植物一生这个时间线索进行了大单元整体设计。共设计三个任务,课前观察种子萌发过程,制作种子萌发日记;课上设计实施种子萌发外部条件探究实验;课后小组讨论种子萌发内部条件。



该节课的实施做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学生设计实验,锻炼学生的协作沟通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及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张中素老师展示课《微生物选择培养与计数》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是一个实验教学专题,以实验课为主,作为一轮复习课。学生能动手进行实验操作,有助于深入理解并熟记培养基的制备、无菌操作、微生物的分离与计数的基本原理等相关内容。
该课以2020年全国卷高考真题为切入点,呈现高考知识点,明确目标,进而以“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这一探究实验作为主线,将同学们分为5-6人为一组,讨论具体实验方案,课上进行实验操作。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们完善实验方案的设计,理清实验思路。随着课堂的进行,学生不再孤立、置身事外地看待微生物的实验室相关技术,而是深刻认识到这些技术如何应用于具体的科学研究,激发对相关知识的兴趣,参与相关生产生活具体问题的意识也明显增强,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说、评课——从实践经验到理论交流




展示课结束后,授课教师们进行了说课,将有关课程的大单元的设计理念展示。
各位老师就展示课的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多个方面展开评价与交流。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一课主线清晰,以解决绿色饲料添加剂的生产为导向,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的方式层层深入让学生通过设计实验,观察现象,推导结论从而获得知识。从课堂的呈现来看本节课准备非常充分,酶的作用机理通过动画演示让学生一目了然,有效的突破了难点。在讲解酶的高效性和专一性问题上,很难得的将酶的特性回归到细胞代谢当中讲解其意义。实验设计从定性逐渐升级到定量,实验装置有改进有创新,并为下节课的探究提供了线索和方向。
《生态系统的结构》一课以“生态缸”为导向进行大单元设计,有助于对大概念、次位概念等深刻理解;很好的落实了生物学核心素养提出的:学生要具备解决复杂的不确定性问题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性品质。
《微生物的选择培养与计数》一课,对于操作难度较大耗时较长的微生物实验专题,采用课外部分学生实践探究,并很好的结合课上讨论环节,学生基于自身及周围同学真实的实验探究结果,调整和讨论出下一步实验方案。


老师们对展示课都予以了较高的评价,设计形式各具特色,又都非常鲜明的凸显了大单元设计理念,能够从整个单元的视角进行教学设计。起到了很好的引领示范作用。

陈坤老师为授课教师颁发大单元展示观摩课聘书

12月10日晚 陈廷文老师专家讲座报告
主题《核心素养背景下的生物学有效评课策略》


听课评课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陈老师指出了以往评课环节一些现象和误区,如青年教师参与度较低,套用理论缺乏指导意义、面面俱到不分主次、声音单一、缺乏客观公正性等实际问题。随后陈老师从对教学目标的评价、教学结构的评价、教学方法的评价、教学基本功评价、教学效果的评价等方面展开分析,讲授如何评课。并结合两个具体的案例展开分析,提出评课要基于科学民主+人文关怀。要做到与评课老师交流;平等真诚的态度;以事实说话以理服人;关注育人价值;尊重授课教师;既要规范又要灵活,同时建议评课小组分工各有侧重。老师们认真学习,获益良多。

12月11日 专家讲座、实验操作
Law
12月11日,教师们参观了人大附中三亚学校的微生物实验室。
参观实验室
张中素老师和实验员林声丰共同为大家介绍人大附中三亚学校的实验室设备,讲述微生物实验室如何建设。


专家讲座
张中素老师给大家带来了有关《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技术》专题讲座。



实验技术实操


血细胞计数板的使用


无菌操作展示



教师亲自体验平板划线法
参观无土栽培
秦续航老师带大家参观人大附中三亚学校校本课程《农夫果园》系列——无土栽培收获成果。





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陈坤老师对此次活动进行总结,号召大家向人大附中三亚学校学习,积极筹备实验室,在课堂上多尝试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希望全体教师善学、善研、善教。

大单元设计对大概念教学起着建构、深化的重要作用,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迁移。此次为期两天半的大单元整体教学展示暨观摩培训活动,对于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推进了教师专业水平发展起到了推进作用,每位教师收获满满。



图文 | 秦续航 杨通
编辑 | 那兰金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