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大附中三亚学校课例入选教育部
2021年部级基础教育精品课名单
近日,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基础教育精品课”遴选工作的通知》(教基厅〔2021〕33号)安排,在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认真推荐的基础上,经专家遴选初步确定了“部级精品课”名单,人大附中三亚学校入选一节课例,具体内容如下:

教师简介
任支钰,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三亚学校中学历史教师,西南大学教育硕士。参与指导的物理学史舞台剧,获得三亚市报道,参与三亚市“全民学外语”活动。

课例简介
《中古时期的欧洲》教学设计的主要线索是中古时期欧洲的发展和变化以及在此基础上欧洲区域文明多元并存的面貌,展现世界历史发展的多样性。本课通过丰富的史料激发学生的思考,理解不同历史条件下文明呈现的不同特征,培养思辨能力,落实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史料实证学科核心素养,具有世界意识。
课例点评
任支钰老师的课例亮点主要有五个:
一是课堂导入新颖。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是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一段精彩的导语会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情境,引起学生对课堂的注意,勾起学习欲望,所以导入新课是一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环节之一。本课以“扑克牌红桃K的原型人物”开始本课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在思考中迅速深入历史情境。
二是依据课标,整合教学内容,结合教学风格,以结构化的方式优化课程内容,突出核心问题。本课内容繁多、杂乱,如果按课本顺序,照本宣科,肯定完不成教学任务。任老师根据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依据课标,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新整合,设计思路为:通过了解中古时期欧洲不同地区的社会状况和社会变化,认识欧洲区域的多元面貌,感悟人类历史发展的多元性、共容性和不平衡性,培养国际视野。确定了思路后,围绕主要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取舍、选择,改编成适合自己和学生需用的内容与方法,然后通过创设各种情境,把这些基本内容串联起来,力求在教学中让学生用心、情、理去走近历史、理解历史、感悟历史。
三是精心设计任务链,运用文字、图片、漫画等不同类型的史料,设计了层层递进的问题,引导探究与合作学习。学生通过阅读分析材料、解决每个环节问题达成对知识的掌握,构建自己的历史叙述,对历史做到理性认知,充分渗透了学科核心素养,圆满完成了教学目标。所以, 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学情,发挥我们自身的长处,用心选择适合的教学方式非常重要。可以采用多种形式来实现教学状态的切换,坚持听、说、读、写、思相结合。一方面可以保持课堂学习气氛的活跃防止疲劳,另一方面保证教学的创造性和科学性,最终保证课堂教学优质高效。
四是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用心创设课堂情境,增强课堂趣味性。本课内容属于世界中古史,时代久远且跨度大,涉及到的地域广,知识点多,概念生涩。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任老师注意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渲染出历史教学具体、形象、生动的环境和氛围,从听觉、视觉、感觉等多方面唤起学生的深临其境感,将历史“复原”,使那些久远的、陌生的历史“重现”在学生面前,寓教于“情”于“境”,使学生在身临其境、心感其情的状态中达到主动地学习历史知识。如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以“勇敢、优雅的骑士”鼓励引导学生回答问题,让学生扮演“威严的君主”与“忠诚的封臣”等,这种情景设置、体验感受的学习模式,能够驱动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有效参与,使学生在参与和体验中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生成感悟。
五是课堂语言生动,课堂驾驭能力强。任老师个人特色明显:课堂上表情丰富,语言生动,抑扬顿挫,课堂讲述娓娓道来、绘声绘色,学生听了还想听,始终感觉到还没听够。同时注意课堂驾驭,而课堂驾驭能力又反过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
任老师是我校优秀青年的一个缩影。作为入职仅两年的青年教师,课例入选教育部部级精品课名单,离不开个人的努力与成长环境的培育。跬步千里,持久必成;厚积薄发,教学相长。人大附中三亚学校特别重视青年教师培养,注重集体备课。学校通过各种途径:青蓝工程、集体备课、推门听课、观课磨课、专家讲座、各类教学基本功大赛、课题研究等等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专家教师悉心指导、青年教师精心设计。老师们用心设计每一节课,关注每一个学生。在人亚这个大家庭中,每个人都你追我赶,不敢懈怠,大家合作共享、和睦相处,从教学目标的确立到教材内容的整合,从课堂练习到作业布置,每一个环节都凝聚全组教师的智慧。聚焦立德树人、落实核心素养,累并快乐着,在坚持中进步,一大批像任支钰一样的青年教师们正脱颖而出,茁壮成长!
课例点评人:荆立霞。人大附中三亚学校历史组教研组长,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齐鲁名师,全国优秀教师。

文字:任支钰、荆立霞
编辑:那兰金格